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13:33 点击次数:97
755年安禄山攻陷洛阳,铁蹄所至“荆棘满野,烟火断绝”(《旧唐书》),曾经繁华的宜阳亦成荒城。
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,山上古木流泉,鸟语花香,景色妍丽,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。
它年年都吸引着皇室、贵族、墨客、游人前来观赏。
然而,在安史之乱中,这里却遭到严重破坏,景象荒凉。
安史之乱平息之后的一个春天,唐代诗人李华来到宜阳城,看到了安史叛乱给这座城带来的灾难。
面对荒芜冷落的景象,李华伤心极了,提笔写下了这首《春行即兴》。
图片
《春行即兴》
李华〔唐代〕
宜阳城下草萋萋,涧水东流复向西。
芳树无人花自落,春山一路鸟空啼。
这首诗的大意是:
宜阳城外,长满了繁盛的野草,连绵不绝,山涧溪水向东流去,复又折回向西。
春山之中,树木繁茂芬芳,然空无一人,花儿自开自落,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。
图片
此诗以春日行旅为背景,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绘,深刻反映了战乱后社会的凋敝与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。
全诗四句,句句写景,却句句含情,以乐景写哀情,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沉叹惋。
首句以“宜阳城下”点明地点,以“草萋萋”描绘出城下野草丛生、荒芜的景象。这既点明了时节为暮春,也暗示了此地的荒凉和寂寥。
次句写涧水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自由流淌,东西方向随意转换,象征着战后的混乱与无序,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。
后两唏尤为精妙。诗人以“芳树”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繁盛,但“无人”二字却透露出一种荒凉与孤寂。
花儿自开自落,无人欣赏,这种美景的无人问津,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,暗喻了战乱后社会的萧条与人心的冷漠。
而“春山一路鸟空啼”,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的氛围。
鸟儿的啼声本应充满生机与活力,但在这里却显得空寂而凄凉,仿佛是在为这荒凉的春日景象而悲鸣。
这是一首充满哀愁与失落的景物小诗。
诗人通过描绘宜阳城外的荒凉景象,抒发了对国破山河在的深沉叹惋之情。
诗中的乐景与哀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,使诗歌具有了更深远的韵味和更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此外,这首诗还体现了李华作为中唐古文运动先驱的文学理念。
他倡导“文以载道”,主张文学应承载社会关怀。
在这首诗中,诗人通过描绘春日景象,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,更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,体现了其“文质并重”的创作理念。
这种将个人情感融入时代背景的写法,对后来杜甫等诗人的现实主义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